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9月18日,北京建国门内大街,骑行爱好者与骑车市民并驾齐驱。
秋高气爽, 正是户外骑行的好时节。
深度探索胡同小巷、约上好友郊外远行,或是来一场美食之旅……在不少城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车出行,悠然享受休闲时光。城市骑行热度进一步升温发酵,热门运动自行车一车难求。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数据显示,我国参与骑行运动的人数已近千万。
吸引众多爱好者,骑行运动有何魅力?骑行运动市场火热,相关产业将怎样受益?改善城市骑行环境,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的骑行爱好者、产业从业者、运动推广者。
满足健身需求 丰富居民生活
天空微亮,城市还未苏醒。头盔、手套、骑行服……家住北京石景山的李思映已经穿戴整齐,蹬上自己的爱车,目的地是位于门头沟的戒台寺。待到街上车辆、行人渐渐多起来时,李思映已经带着汗水返回家中,“这条线路来回60多公里,早上人少,我骑了好几次了”。
李思映是一位户外运动爱好者,跑马拉松有8年多时间,最快能跑进3个半小时,但入门骑行运动领域仅一年。她向记者介绍,去往戒台寺这条骑行线路“爬坡高度小,道路环境好”,在北京骑行新手中人气颇高。
接触骑行,源自跑友推荐。“尝试骑了一次公路自行车,和普通自行车的感受完全不同,尤其非常享受爬坡时和身体较劲的过程。”李思映说。选车、购车、学车,她的骑行之路就此开启,“去年这个时候,热门车型就已经非常紧俏。”
虽然还是新手,但李思映已将车友间的主流骑行线路摸得门儿清:“市内的新首钢大桥、‘三山五园’和长安街,门头沟的潭王路和妙峰山、延庆大庄科乡以及密云水库都是热门骑行地。”借着骑行运动,李思映的活动区域扩大不少,看到了不同的风景,遇到了新的朋友,“最喜欢的是骑车探索城市的感觉”。
与李思映不同,今年65岁的韩林骑行已有10多年,对他而言,骑行往往会和美食联系在一起:“蹬上车,去安定门吃早点,在牛街买点豆汁儿,去天坛那边买点元宵,说去就去。”
骑行不仅锻炼身体,“附加价值”也非常多元,不同的人从中得到的乐趣各不相同。某骑行俱乐部宣传负责人赵茜说,骑行运动还满足了不少年轻人的社交需求。据介绍,今年以来,俱乐部每周末组织骑行活动,平均每次都有20多人参加。某热门线上社交平台顺势推出“骑行友好计划”,众多年轻城市居民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骑行生活。
骑行运动为什么近年尤其受到欢迎?据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工作人员介绍,“自行车热”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运动本身的魅力之外,还包括社会经济水平稳步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竞技体育和业余赛事的带动引领等因素。
激活消费市场 带动产业升级
秋日晚间,微风送来阵阵凉爽。在北京德胜门一家运动自行车店门口,几位穿着骑行服的姑娘小伙正支着小桌,准备用餐。铺面面积不大,但是一会儿工夫就有好几位顾客前来,有看车的,也有给爱车换配件、做保养的。
腾出手来,小店老板纪华向记者介绍,自己是一名退役自行车运动员,参加过全运会比赛,开这家店的同时,还成立了一个骑行俱乐部,专门服务在这里购车的顾客。“吃饭那几位都是我的学员,9月17日是‘世界骑行日’,我们特地骑车出了趟远门,这会儿刚回来。”纪华说。
说起小店生意,纪华脸上笑意盈盈。据介绍,开店9个年头,生意一直不错,今年销售最为火爆,“只要车辆大小合适、颜色喜欢,很多顾客都会果断下单”。今年,纪华一共卖出200多辆车,数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俱乐部也经营得越来越好,今年新加入了100多人,年龄大多在26岁到35岁之间。”
比起销路,纪华更关心的是拿货。在北京朝阳区一家自行车品牌专卖店,偌大的店铺中只摆放着两辆公路自行车。专卖店负责人介绍,目前公路自行车“一车难求”,购买热门车型要等上几个月时间。“受全球疫情影响,不少国外品牌自行车和关键零部件产能跟不上,难以及时满足激增的消费需求。”由此,运动自行车租赁市场也颇为火热,节假日期间骑行,车辆往往需要提前一周多的时间预定。
市场迅速扩大,带动产业升级。多个国产运动自行车品牌和相关零部件供应商乘势而上,表现亮眼。今年,山东德州的自行车生产企业瑞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接到的运动自行车订单量同比翻番,其中企业自主品牌更是实现了200%以上的增长。企业负责人王春青介绍,国产品牌运动自行车在设计上更契合中国人体型,生产工艺也在加速提升,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9月底,我们新建的一座工厂开始投产,期待明年实现产能翻倍。”王春青说。
国产品牌如何应对火热行情?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建议,国产品牌车企应该抓住机遇,明确自身定位,判断市场趋势,在保持成本优势和渠道优势的同时,保持科研投入,攻克自行车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难关,逐渐发力高端市场,不断提升品牌价值。
深入城市空间 融入日常生活
北京月坛北桥十字路口,来往车辆行人川流不息。交通信号杆上,除了常规的红绿灯,还挂着两块醒目的骑行电子指示屏。随着左转指示屏由红变绿,众多骑行者向左通行,不需等两次红绿灯,穿越两次马路。
街头骑行更方便,也更安全了。对这样的设计,有着20多年骑行运动经历的那亮赞赏不已,他认为这体现了城市骑行环境的优化和改善。据北京市交通委数据,2021年以来,像这样自行车“一次左转”的路口,全市共设置了74处。
据了解,“一次左转”是北京市慢行系统建设的一部分。慢行系统还包括自行车专用路建设、种植行道树、增加绿荫覆盖以及为骑行提供驿站服务等,既方便了通勤出行,也服务了休闲健身。那亮表示,稍加留意,城市骑行环境改善的细节还有很多,“自行车道拓宽了、骑行标识更加清晰,不少自行车道还安装了反光照明装置,便于夜间骑行”。
提升城市骑行环境,还在于文化建设和观念改变。今年,北京市提出“自行车回归城市”口号,并且将在年内建设21条“漫步北京”文旅骑行线路,进一步鼓励市民通过骑行锻炼身体、探索城市之美。不少骑行爱好者反映,城市对骑行爱好者也越来越友好,很多餐馆、咖啡馆允许顾客推车进店消费,还有了专门为骑行爱好者提供服务的娱乐或餐饮场所。
小小细节蕴含着浓浓关怀。还有不少骑行爱好者建议,城市公共交通可以推出更多举措,方便骑行爱好者跨区域携车出行。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副主席冯宝忠建议,呵护骑行热情,城市还要在人性化建设方面继续提升发力,“从规划开始做好引领,从建设上跟进,为骑行运动成为城市新风尚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qq客服删除,3372575805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