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繁花》中,汪小姐直来直往、风风火火的性格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也把“上海女性”这一群体再次推上热议话题。汪小姐也是这部剧中作家马尚龙最喜欢的角色,“她那种不服输、不依附、风风火火、勇往的独立和坚持特别打动人,也是上海女人的典型。”
3月8日,作家孔明珠、马尚龙在联洋广场带来一场以“上海•女人•读书”为主题的分享会,两位作家聚焦上海女性群体,结合自身生活体验以及社会学研究观点,探讨海派文化在上海女性文化价值、生活做派上的体现。
讲座现场,孔明珠(中)与马尚龙(右)对谈
孔明珠出生于上海,成长在一个典型的书香世家。父亲孔另境是文人、出版家,也是鲁迅先生的朋友,姑父是茅盾先生。她曾经以“孔娘子厨房”为题,写了一系列关于烹调和美食的小品,广受读者喜爱。在新书《读写光阴》中,她记录下自己关于读书写作的体会,也提笔追忆父母师友的往事。
《上海女人》书封
现场,孔明珠分享了姑父茅盾、姑妈孔德沚、母亲金韵琴在上海虹口大陆新村茅盾旧居的一些日常生活照和书信,以及采访诸位师长如木心、丰子恺之女丰一吟等的珍贵回忆,揭秘上世纪文人巨匠们的文人风骨和生活日常。她还分享了被誉为“出版社一条街”的绍兴路74号文艺出版社老前辈们的黑白照片,细细讲述那些充满人文气息的故事。
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孔明珠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写作。她从祖辈、先辈、文化前辈、父母的经历中,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向,继承了长辈们爱书爱写作的习惯,并一直坚持,“如果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爱好写作,内心会很充盈,谈吐和行为方式都会更有气质。”
《上海女人》书封
一直专注于书写上海的马尚龙也曾把关注点聚焦在“上海女性”群体。他曾出版过一整套“上海系列”作品,其中的发轫之作就是《上海女人》。在这本书中,马尚龙把上海女性的特质提炼为一个很上海的词:“适宜”。所谓“适宜”,是一种从内心散发到行为举止语言外表的生活气质。
很多女性在《上海女人》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马尚龙看到的第一个影子则是自己的母亲,“书中写到在淮海路大方布店和营业员切磋零头布大小,是我儿时所见母亲之为,夏夜在晒台上听评弹,也在我视线和听觉之内。母亲的生活态度和待人接物,是我写‘上海女人’的底本元素。”
孔明珠也很喜欢“适宜”这一描述,“就如马尚龙老师所讲的‘适宜’,有分寸的素质涵养都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得到提升。”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孔明珠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写作。她从祖辈、先辈、文化前辈、父母的经历中,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向,继承了长辈们爱书爱写作的习惯,并一直坚持,“如果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爱好写作,内心会很充盈,谈吐和行为方式都会更有气质。”
马尚龙亦很赞同阅读对文化素养、自身气质的提升作用,在他看来,一个城市、一个社区要有自己的文化,书一直做着默默无闻的奉献,“阅读不是一个硬性指标,是文化的慢慢积累。”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qq客服删除,3372575805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