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心脏供体不足制约着心脏移植技术的发展,也导致许多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等不及供体就死亡。已有研究表明,使用大于40岁的心脏供体会导致移植后患者的死亡率增加,其潜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然而,如果严格限制心脏供体的年龄,又会进一步加重目前心脏供体短缺的窘境。
高龄供体导致心脏移植效果不良的原因何在?能否改善高龄供体心脏移植的效果?
这项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布在《临床研究杂志》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供图
对此,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之一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开展了一项研究,该院心胸外科团队近日在国际医学综合性权威期刊《临床研究杂志》(影响因子15.9)上,以封面文章形式发布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高龄供体会导致心脏移植效果不良的背后原因。
研究人员首先利用大鼠心脏移植模型,模拟了临床上从获取供体心脏到低温保存乃至最后移植的全过程,发现相较于年轻大鼠供体心脏,高龄大鼠的供体心脏在移植后出现显著的心功能下降和铁死亡水平的升高。
为了进一步探讨高龄供体心脏移植效果不良的机制,研究人员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发现,高龄供体心脏中的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的降低,是导致移植后心功能障碍和铁死亡增加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员利用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开展相关实验来验证。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供图
随后,研究进一步发现,心脏移植中低温会诱导CIRBP结合下游靶点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的mRNA并促进其翻译,进而增强辅酶Q10的还原以对抗移植过程中的铁死亡,从而发挥低温的心肌保护作用。然而,CIRBP在高龄供体心脏中的表达丰度降低,造成移植过程中低温的心肌保护效果被削弱,从而使得其在移植过程中的铁死亡增加和移植后的心功能下降。
最后,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在心肌保护液中添加激动剂增加CIRBP的表达,可改善高龄供体心脏移植后的心脏功能。
研究团队认为,此次研究阐明了高龄供体心脏移植效果欠佳的原因,强调了供体心脏中CIRBP在心脏移植的低温心肌保护作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同时,这一研究对于改善高龄供体心脏移植效果和扩大供体心脏的年龄选择标准,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教授张浩和副研究员刘一为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朱奕帆博士、姜晨煜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研究员何牮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市地方高水平大学创新研究团队的资助。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qq客服删除,3372575805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