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写作业
被很多家长称为“世纪难题”
有的家长大喊崩溃,
有的被气到心梗。
浙江温州一位爸爸,
因为辅导孩子作业而崩溃,
随手拿起一个石榴砸向孩子,
竟将孩子的脾脏砸破。
爸爸急了:一个石榴砸破孩子脾脏
亮亮(化名)上小学三年级。平时作业都是妈妈辅导。事发当天,妈妈要加班,辅导作业的任务落到了爸爸陈先生身上。
孩子卡在了一道数学题上,怎么都算不出正确结果。陈先生足足讲了半小时,但亮亮还是一脸茫然。而在讲题过程中,亮亮一会儿转笔,一会儿要吃水果,一会儿去喝水,喝完水又要上厕所。忍无可忍之下,陈先生拿起桌上的一个石榴砸向孩子。
石榴砸中了孩子左侧腹部,亮亮当场大叫一声“好痛”。看到孩子没有其他异样,也开始乖乖做作业,陈先生并没在意。
第二天一早,亮亮捂着肚子喊痛,陈先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赶紧带着孩子去了温医大附二院儿童外科就诊。检查结果显示,亮亮的脾脏破裂出血了。而造成这一结果的最大可能,就是爸爸砸出去的那个石榴。
医生提醒:脾脏脆弱,一旦破裂或危及生命
为什么被石榴砸一下,脾脏就会破裂?
医生解释道,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地脆弱的实质性器官,如果受到过大的外力撞击,就会像豆腐一样被撞破,是腹腔脏器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之一。脾脏是一个储血器官,上面有很多血管,一旦发生破裂,就会导致大出血、休克,危及生命。而“豆腐”质地的脾脏破裂之后,是缝不起来的,只能整个切除。
医生提醒,在生活中,如果腹部受到外力导致左上腹部疼痛、不能直立行走等情况,可能是出现了内脏破裂出血,应马上就医,以免贻误治疗。
“恐辅症”来袭
辅导孩子作业被气到心裂
因为辅导孩子作业而上热搜的新闻不时都会出现。
看了不少网友发言,发现辅导作业真是一个大难题,甚至延伸出了一种新的疾病——恐辅症。
如何正确辅导孩子写作业?辅导作业崩溃,不能全怪孩子
作为家长,您有为辅导孩子作业而崩溃的时刻吗?两个小时过去了,作文还只写了个开头……事实上,儿童“拖延磨蹭”“粗心大意”“精神溜号儿”都与其当前的注意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在步入小学后,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似乎更加司空见惯,2019年,《中国青年报》刊登的一项基于两万名家长的调研数据显示,九成家长曾因辅导作业情绪崩溃,其中四成家长会在辅导作业过程中出现打骂孩子等失控行为。在崩溃原因方面,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最大元凶,52.32%的家长因为孩子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崩溃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注意力问题列为引起全球儿童学习障碍的首要因素。已有研究表明,7岁之前是儿童注意力形成与快速发展的关键期;7~12岁是儿童注意力培养、训练和矫正的关键期。如果在关键期儿童的注意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可能影响儿童后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从而影响儿童各方面的成绩。
大量新闻也显示,辅导作业崩溃的现象往往发生在中低龄儿童家庭。然而,儿童是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群体,“注意力不集中”现象背后,存在着儿童特殊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不少家长正是因为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而误解孩子,久而久之,家长痛苦,孩子也痛苦。因此,了解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其应对方法对于促进儿童发展和家庭和谐有着重要意义。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一,儿童注意的发展与认知发展水平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
首先,儿童注意的发展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根据教育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需要借助具体物体的心理表象进行,具有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刻板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7~12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尽管思维开始具有可逆性,但运算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对于不存在的事物或从没发生过的事情还不能进行思考。
因此,儿童是从具体的事物中感知学习的,算式、汉字、单词等符号在儿童眼里与“乱码”没有区别。例如,与其让孩子死记硬背“2+3=5”,在屡屡受挫的过程中丧失关于学习的兴趣与自信,不如借助生活场景帮助孩子理解算式背后的含义:先拿两个橘子,再拿三个橘子,一共五个橘子。
其次,儿童的知识经验有限。例如,“国家”这个词组对成年人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对象;对于初学汉语的儿童来说可能每个笔画都是注意的对象。再加上儿童注意的分配能力较弱,更容易疲劳、走神儿,导致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不聪明”,怎么都教不会。
第二,儿童的注意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一方面,情绪直接影响注意的选择和效果。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注意的广度和柔韧性,消极的情绪和情绪波动容易导致注意力的转移与分散。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偏弱,所以情绪对于儿童注意的影响更加明显。例如,家长盯着孩子写作业,一旦发现写错就“音量骤增”,导致孩子神经紧绷,或者盛怒之下说孩子“笨”,这些也不利于孩子将注意集中于作业本身。
另一方面,兴趣直接影响注意的选择。儿童总是不自觉地关注感兴趣的事物。例如,对于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鸟鸣声、老师鲜亮的首饰、窗外的景色似乎更能引起儿童的注意。
因此,在活动的选择和组织过程中应该贴合儿童的兴趣,尽量增添趣味性。喜欢游戏是很多动物的本能,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将游戏与学习巧妙结合,使儿童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交互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儿童的注意还受生活习惯、家庭教养方式、后天训练与强化等多种因素影响。首先,不良生活习惯不利于注意的发展。例如,儿童长时间睡眠不足,饮食缺乏锌等微量元素、长时间沉迷电子产品等,注意力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其次,注意力的培养与家长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例如,家长频繁命令孩子或者在孩子专注的时候屡次“打断”,一会儿跟孩子闲聊,一会儿送水果牛奶,这些行为也无益于注意的发展。同时,一些体育运动、艺术训练和心理游戏也是培养注意品质的重要途径。例如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注意力训练和强化,通过科学的“视、听、动”训练,有效矫正孩子“坐不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等不良习惯。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应该怎么办?
创设适宜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儿童的注意易被新鲜、强烈多变的事物所吸引。因此,为能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首先,注意创设合适的环境,尽量选择安静明亮、宽敞简洁的地方,除了与活动相关的材料外,不要过多摆放其他无关的物品。
其次,在儿童专注于正在进行的活动时,家长尽量不要频繁地打断或嘘寒问暖,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注意习惯。
第三,建立合理的常规和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控制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排除引起儿童注意分散的外部因素。
明确活动任务,合理安排时长。一方面,儿童难以同时注意多个方面。因此,成人可以帮助儿童明确活动任务,把大任务拆解为阶段性的小任务。例如,家长帮助孩子将乐高、拼图、作业等拆解为几个部分,然后规定孩子逐个完成并计时,这有利于提升儿童在活动中注意的集中性和指向性;另一方面,儿童的注意时长有限。
一般而言,3岁儿童的注意可以维持3~5分钟;4岁约10分钟;5~6岁约15分钟;7~10岁约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超过注意的时长,儿童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家长应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长,活动之间可以穿插其他活动或安排间歇性的休息。
维持积极情绪,坚持正向评价。较大的情绪波动,尤其是失落、恐惧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儿童维持注意力的集中。因此应尽量为孩子营造积极的情绪氛围。
例如,当孩子取得进步或付出努力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孩子的优秀表现进行正向强化;反之,当孩子出现失误时,也不要急着批评否定,陷入“越错越怕,越怕越错”的误区,多一些耐心和包容,为孩子提供轻松平和的心理环境。
调动儿童兴趣,妙用游戏训练。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家长可以通过游戏和针对性的训练来强化儿童的注意品质。例如,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走迷宫、找茬、舒尔特方格等游戏,提升儿童注意的广度、稳定性以及分配注意的能力。再例如,在讲完绘本故事后,让孩子独立复述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甚至细节,以此来训练儿童的听觉注意力。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参加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来训练儿童的视觉注意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这些活动均对儿童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有所裨益。
诚然,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当自家孩子出现明显的注意力问题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权威机构接受评估诊断,必要时可以进行专业性的干预训练,进行训练和矫正的年龄越小,注意力训练的成效也越好。
(综合羊城晚报、新闻晨报、温州都市报、极目新闻、羊城交通广播电台、上海教育出版社、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人民教育)
来源:大洋网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qq客服删除,3372575805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