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315亿元。
对于2月份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量,多位业内专家在受访时表示,要正确看待“春节效应”叠加外部形势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数据正常波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稳增长目标,并强调要细化实化具体举措后,伴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和制造业需求扩张,稳增长政策效果会逐渐显现,金融机构将保持信贷投放良好增势。
需进一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2月份新增贷款同比少增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较多需求已经在1月份集中释放;另一方面,2月份作为信贷投放小月,加之内外部形势复杂多变,对信贷增长产生了一定影响。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减少336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911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459亿元。“居民新增短期贷款减少是奖金发放后集中还款的正常现象,春节后居民短期贷款偿还量通常大于投放量,导致新增短期贷款减少。”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回落,则集中反映了房地产市场的成交弱势,居民的按揭需求较弱。业内专家表示,2月份的春节假期使得房地产的实际销售天数变少,同时居民的按揭贷款摊还压力较大,因此,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也在情理之中。随着支持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政策落地生效,预计未来居民购房需求将逐步回温。
就企业部门来看,2月份贷款增加1.24万亿元,同比多增4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111亿元,同比多增161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052亿元。业内专家表示,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背后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上年同期中长期贷款增加1.1万亿元形成较高基数;二是受近期疫情多点散发的影响,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仍存在困难,预期转弱情况还有待扭转。
“从2月份信贷数据来看,未来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提振消费、扩大内需,进一步满足居民合理的住房消费信贷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多因素影响社融增速
2022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315亿元;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社融增速的小幅回落,主要由于表内信贷和表外融资新增规模较少。”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显示,2月份,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084亿元,同比少增4329亿元;委托贷款减少74亿元,同比少减26亿元;信托贷款减少751亿元,同比少减185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4228亿元,同比多减486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2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3377亿元,同比多202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2722亿元,同比多1705亿元。业内专家表示,两项数据的“双升”反映出,一方面,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对社融增长推动作用明显;另一方面,相对较低的利率增强了企业债券融资意愿,使得企业债券融资相对活跃。
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4.15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0.9个百分点。温彬表示,M2增速回落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是财政支出力度偏小,2月份财政存款新增6002亿元,同比多增了1.4万亿元,形成货币回笼效应;二是去年同期M2增速基数较高;三是信贷派生力度减弱。
与此同时,2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6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由1月末的-1.9%回升到4.7%,符合季节性规律。
稳增长政策效果开始显现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2月份是季节因素影响存在特殊性的月份,春节对各项金融数据的影响力不能低估。随着春节因素影响的消散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扩大新增贷款规模”“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等一系列要求逐一落实,预计稳增长效果会进一步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制造业PMI为50.2%,环比回升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6%,环比回升0.5个百分点。业内专家表示,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数据稳中有升,预示着稳增长政策效果开始出现,需求出现扩张迹象。
近期,5家国有大型银行发布的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公告也证实了这一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均表示,2022年前2个月,各家行持续加大对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强化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继续保持信贷投放良好增势。
“今年前2个月,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的信贷融资需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银行业要重点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合理信贷需求,逐步加大对制造业、绿色低碳、乡村振兴、科创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qq客服删除,3372575805谢谢合作!